8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三方“聚变能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活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Stewart Prager、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所长李建刚分别代表三方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以人才培养、前沿研究为目标,在聚变理论、装置实验、聚变堆总体、聚变堆关键技术等前沿研发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并共同筹建先进聚变能与等离子体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签字仪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长飞副校长主持。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英俭、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万宝年,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万元熙院士、副院长李为民教授、叶民友教授,物理学院俞昌旋院士以及教授代表参加了签字仪式。
侯建国校长在致辞中指出,聚变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资源接近无限的能源,是解决当前全球性能源紧缺的重要方案,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经过几代科学家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由七个国家或地区共同合作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已经开始在法国建设,这标志着核聚变能研究很快将从基础研究进入实验阶段。今年教育部启动了“2011计划”,鼓励高校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他认为,合作三方在等离子体科学、核科学与聚变能教育和研究领域都有非常好的基础,合作协议的签署能够进一步加强三方优势的互动,并将成功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培养高端人才,进一步促进聚变能的研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Prager教授说,中国科大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科大和等离子体研究所的成就让合肥成为世界上等离子体物理和未来聚变能源研究的重镇之一。双方的合作卓有成效,成立仅三年的中国科大核科学技术学院,已经拥有600多名青年学生。Prager教授表示,未来聚变能源研究属于全人类,虽然美国在此领域已经有了坚实的研究工作,但近年来中国的进步更加明显,他很高兴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能够参与其中。他相信三方将共同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会成为聚变能及等离子体领域的一个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究平台。
李建刚所长在发言中表示,科大是中国开设等离子体学科的第一所高校,在聚变研究方面实力一直很强,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国际科研领域有着重要影响。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等离子体和聚变研究的实验室。三方原本就保持着多年的合作关系,此次全面携手将会为国际等离子体物理和聚变研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进一步推进全球等离子体研究,为未来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侯建国校长、Stewart Prager教授、李建刚所长代表三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最后,万元熙院士介绍了合作协议中相关具体内容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签字仪式结束后,协同创新中心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确立了中心的名称为“先进聚变能与等离子体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并成立了以侯建国为主席、万元熙为执行副主席,李建刚、Steward Prager、朱长飞为成员的第一届理事会,负责中心的建设筹备工作。理事会任命万元熙院士为中心的首任主任,明确了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机制、办公地点,并计划在9月初举行成立仪式。
原文链接:http://news.ustc.edu.cn/xwbl/201208/t20120813_138582.html (中科大新闻网)
版权所有2013 中国科学院合肥战略能源与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主办: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地址: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 邮 编:230031 | 电话:0551-65592506 | Email:chengx@hfcas.ac.cn
|